長期陰雨或持續高溫的天氣,水體環境容易出現各種問題。苗種,建議選用質量穩定,信得過的蝦苗。養殖水體的水質,底質以及生物因素:
(1)細菌感染
池塘底部一些底泥、殘餌和死藻上附著有害致病菌如(副溶血弧菌、哈維氏弧菌、創傷弧菌),易造成腸胃感染,肝胰臟萎縮,對蝦攝食減少,甚至不攝食,活力變差,逐漸出現白便現象。
(2)有害藻類爆發
養殖中后期,高溫條件下,裸藻、藍藻等有害藻類容易爆發,倒藻后,形成大量藻毒素。對蝦攝食這些有害藻類,導致中毒,引起對蝦的肝胰腺、腸道病變,容易形成白便。
(3)底質惡化
底質環境由于殘餌、糞便、死藻的大量累積導致水體發臭、生物耗氧量和化學耗氧量增大,滋生大量有害細菌。底質好不好決定了對蝦的是否患病。底質中的氨氮、亞硝酸鹽、硫化氫等指標不容忽視。在這些有害物質長時間威脅下,容易引起蝦肝胰腺和腸道的病變,出現白便現象。
由于劣質的原料和貯存方法不當等原因,往往造成飼料中霉菌毒素超標。長期食用霉變的飼料,造成肝細胞壞死,肝胰臟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礙。這些副作用反過來又導致對蝦生長緩慢,飼料效果變差。霉菌毒素使對蝦機體免疫受到抑制,容易誘發大規模的疾病,包括白便。
對蝦白便病的預防
1、注意攝食情況,密切關注料臺的情況,仔細觀察對蝦的攝食情況,攝食減少甚至不吃食,就要檢查并排除各方面原因;
2、保護腸道肝胰臟環境。在養殖過程中,拌料“超濃縮乳酸菌”進行投喂,進行胃腸道的保??;同時可以定期拌料內服“肝安泰”,保護肝胰臟的健康;
3、水體消毒。一般選用二氧化氯或碘制劑,每月至少使用一次,防止有害菌滋生,以及因注水攜帶的致病菌;
4、處理底質過硫酸氫鉀被稱為第五代消毒劑,綠色安全,對養殖動物刺激小,使用無殘留,一般選用20%含量左右,“底靚”每桶(10kg)20畝,7-10天使用一次,可有效消除底熱,改良底質環境,提高底部氧化還原電位。
5、飼料管理。注意飼料的保存,注意陰涼通風,不可暴曬和受潮,劣質和霉變飼料堅決不要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