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病癥區分
1. 草魚細菌性出血病:發病后魚體表充血,肛門紅腫,腹部膨大,腹腔內積有大量腹水并有溶血現象。早期腸道內有少量食物,并且有充氣的現象、多粘液,同時鰓絲末端腐爛。
2.草魚病毒性出血病:病魚體表各組織器官或組織出現斑點或塊狀出血,甚至全身出血,撕開表皮后可見全身肌肉呈現紅色。鰓絲出血或呈蒼白色,體腔有時有腹水,腸道內無食物,充血但不糜爛。
二、預防與治理方法
1.草魚細菌性出血病
預防方案:5月中旬開始,每半個月使用一次芽孢桿菌分解殘餌糞便,并使用丁酸梭菌類等菌種拌料調理腸道,連續5天,停一周,再次使用。進入六月份,注意使用一些中草藥加膽汁酸拌料,減小肝負荷。
治理方法:強氯精每立方米0.3至O.4克全池潑灑,連用2至3天。同時用恩諾沙星每千克魚20至30毫克拌餌內服,連用5至7天(第一天藥量加倍使用)。
2.草魚病毒性出血病
a.確保草魚親本無病毒感染,從源頭杜絕;
b.清除淤泥,徹底清塘;由于草魚是下層魚類,且排便量較大,可考慮定期使用微生物型分解
類減輕水體負擔。
c.強化日常管理,將預防工作融入日常管理中去,常換水、定期潑灑光合細菌調節PH值,改善水質。投喂合格適合的餌料,飼養要按照“先青后精”,的原則,以鵝菜、黑葉輪藻、浮萍、苦草等優質青飼料,搭配全價飼料投喂促使草魚不同生長期所需不同營養,能有效減少發病率,同時能降低養殖成本,提高草魚品質。